叙利亚文化部长阿迦称这次演出是叙利亚重大文化事件,而叙利亚国家歌剧院院长哈南则认为:“这是叙利亚歌剧院开业以来最好的演出,叙利亚观众得到了一次非常好的艺术享受。”
记者问:您如何评价歌剧《图兰朵》在中国歌剧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俞峰:歌剧《图兰朵》讲述的是中国的一个传奇故事,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这个传奇故事呢?现在中国正在对此进行考证。不过,它确实在世界上形成了中国的这样一个传奇故事并不断上演的这样的一个事实。
图兰朵公主的故事始见于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传入欧洲后,包括歌德在内的一些作家撰写了《中国公主图兰朵》的戏剧剧本,后来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和他的编剧家一起将中国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创作为歌剧。
从整个传奇故事来看,所用的地点、人物以及很多情节和音乐已经是中国化了。所以,对中国来说,这部剧具有特殊的意义。《图兰朵》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几部歌剧之一,它的演出难度非常大,全世界能扮演图兰朵角色也就十几个人。正是因为中国色彩、中国元素、中国传奇故事,经过中央歌剧院不断地在中国上演,很多中国观众认识了这部歌剧。
1989年,中央歌剧院开始在中国上演歌剧《图兰朵》,已经上演20多年了。这部歌剧的上演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中央歌剧院当时提出“砸锅卖铁也要把这部歌剧搬上舞台”。这么大的一部剧在经费等方面是有很大困难的。后来开始排练,那时我是郑小瑛老师的学生,在歌剧院像当徒弟一样跟着排练。
这部剧的主题非常鲜明,爱情化解了仇恨,是非常阳光的,而且是普契尼歌剧中少有的以中国大团圆的形式结尾。然而,在这部剧有个特殊的情节,设计了中国公主用残忍的猜谜语的方式来招驸马,如果没有猜中这三个谜语就要杀头。剧中有这个情节,是否有损于中国的形象?这部剧能不能上演当时是有争论的。1989年,只能以音乐会的形式在北京海淀剧场上演。但没过几年,整个剧就搬上了舞台。
20世纪70年代末,奥地利著名歌剧指挥家卡拉扬曾写信给中国政府,说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在中国的紫禁城上演歌剧《图兰朵》。然而,当时中国政府并没有同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向前发展,对这个剧,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到了21世纪,近10万人在鸟巢观看歌剧《图兰朵》,盛况空前,普及面一下达到非常广的程度,这是一次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还出现了京剧《图兰朵公主》,是四川剧作家魏明伦编的剧本。鸟巢版《图兰朵》可以说是歌剧在中国掀起一个最大的高潮。
上世纪90年代,中央歌剧院在台湾演出歌剧《图兰朵》,今年3月将鸟巢版《图兰朵》搬到台湾的台中棒球场,近3万人观看这部剧,影响非常大。通过交流,两岸在文化上达成认同:两岸共同拥有中国公主图兰朵。
记者问:歌剧《图兰朵》还有哪些中国因素?
俞峰:《图兰朵》采用了20多首中国民歌,还有中华帝国国歌,是通过意大利使馆带回意大利的。图兰朵公主即将出场时演奏《茉莉花》成为该剧的一个固定主题。《茉莉花》曲子,是五声音节的,曲调优美,用铜管演奏感觉壮丽威严。皇帝出场时,演奏中华帝国国歌,用的词是万岁、万岁、万万岁,听上去非常中国化。
记者问:这部歌剧在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俞峰:19世纪,朱赛佩 威尔第写了歌剧《阿依达》,是为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创作的。《阿依达》是在埃及首演的。这是埃及题材的世界著名歌剧,而世界著名歌剧《图兰朵》是中国题材的。2008年,中埃两国国家歌剧院进行了交换演出。
在埃及成功演出的基础上,中央歌剧院来到叙利亚演出歌剧《图兰朵》,我们还准备到歌剧的故乡意大利演出《图兰朵》。
由于这部剧讲的是中国的故事,中国人扮演剧中角色对观众更有吸引力。此前,中央歌剧院《图兰朵》演员被挑选到外国歌剧院演出,张艺谋也被邀请到意大利、韩国参与歌剧导演。美国大都会上演这部剧时,邀请中国歌剧院的服装设计人员、舞美人员参与,意大利歌剧院也是如此。所以这部剧是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化非常好的一个桥梁。
记者问: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在诸多艺术形式中处在什么位置上?
俞峰:歌剧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都以拥有一个歌剧院为荣。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舞台艺术水平的反应,也是国家的艺术形象。叙利亚歌剧院院长哈南对我说,叙利亚歌剧院是2004年建立的,但是,建立歌剧院这个想法已有30年了。这说明叙利亚这个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这一点。西方更是如此。在美国有很多歌剧院,几乎美国中型以上的城市都有歌剧院。欧洲国家就更多了。德国中小城市都有歌剧院。歌剧已经形成国际化的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语言。中国的话剧,外国人听不懂,只有音乐是无国界的。歌剧是音乐表达戏剧的一种形式。它能够表达重大的历史题材,能够反映各个历史时期人物的悲欢离合,既能表现英雄主义的,又能表现普通百姓的人间悲苦,所以它的存在率非常大。
中央歌剧院从1982年开始演出歌剧《卡门》,现已达到130多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记录。它是尝试本土化的结果。我们将歌剧《卡门》所有的歌词翻译成中文,并用中文演唱,中国老百姓听得懂。中文版的《卡门》唱片获得法国国际创作的大奖。中华民族的融合性是非常强的,很多东西到了中国以后,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去年《卡门》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歌剧《茶花女》也有中文版。为了让广大的中国观众喜欢,我们用汉语版的歌剧演出推广。为了与国际接轨,在外国演出歌剧时,我们用原文。我们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把外国歌剧翻译成中文难度很大,在词、句的使用上是非常讲究的。要听上去与原文差不多,就得向母音上靠,使得歌剧听上去好像跟原文一样,近乎完美。
记者问: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应当采取哪些形式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俞峰:2008年,中央歌剧院在美国6个城市巡回演出中国原创歌剧《霸王别姬》一个月。这是中央歌剧院首次整建制到美国演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们必须用世界的方式来讲述中国的故事。《霸王别姬》外国人一看就明白了,唱的形式,创作的方式都是歌剧的形式,而不是地方戏的形式。文化传播的方式应当与国际接轨,就像运动会一样,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我们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应当采取西方主流的艺术形式来传播中国文化。
记者问:中央歌剧院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俞峰:中央歌剧院与西方歌剧院有所不同,它担负着发扬民族文化的任务。它将朝着全方位、全功能歌剧院的方向发展。
我们肩负着把中国歌剧传承发扬的使命。我们是从延安走过来国家歌剧院,不仅演出西方的歌剧,还应演出中国的歌剧。
作为国家歌剧院,必须有相当的规模来进行艺术生产和演出。应当有大的合唱团、大的交响乐团。今年我们已经建成了白人合唱团。从实力来说,中央歌剧院在亚洲是最强的。
中央歌剧院专属剧场项目已经立项。有了专属剧场,我们的创作就会更加繁荣起来,演出会更多,中央歌剧院一定能够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歌剧院。
对于歌剧院来说,真正的成功在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歌剧作品,现在我们努力抓好这项工作。今年8月,中央歌剧院将推出新的歌剧《热瓦普恋歌》。它是由金湘老师写的。他曾在新疆生活多年,对新疆有着特殊的理解和很深的感情。
在创作上应当有一定的量,才有一定的质。怕生个“歪瓜劣枣”,不敢创作,反而会萎缩,生产出来,总会有开花结果好的东西。
歌剧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意大利,后来传入法国、德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