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布头
作者:于宝林、冯宝华演出本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2012-5-14
浏览次数:
|
|
甲:“这都是清仓处理的嘞——” 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 甲:完了吧,您不动脑子,同志。 乙:你就说那马路边上戳大堆儿的那个。 甲:你这个要求呢? 乙:串胡同儿的做小买卖的。 甲:走行走串巷的? 乙:有传统性的那个。 甲:各位同志都听过的? 乙:对呀。 甲:听这个。 乙:你来吧。 甲:“卖大小——” 乙:“小金鱼儿哟” 甲:“绿瓷盆儿哟” 乙:哎,绿……,哎哟呵,拐弯啦啊? 甲:嘿嘿。 乙:哦,你再吆唤。 甲:“大号——” 乙:“锡壶哟” 甲:“旧竹帘子” 乙:嗯 甲:“硬面——” 乙:“饽饽” 甲:“馒头” 乙:走!什么毛病啊这?! 甲:完了吧? 乙:嘿嘿,合着到你那儿都是“一个马两个尾巴”? 甲:你这回也来“一个马两个尾巴”的。 乙:嗐,我也能吆唤这个。 甲:不相信。 乙:你听着。 甲:你开始。 乙:“姜米小枣的——” 甲:“切糕跟粽子” 乙:呀呵,嚯,两头你都给占去啦?! 甲:这回你也两头占。 乙:好嘞,你吆唤我也两头占着。 甲:注意啊。 乙:你来吧。 甲:“油炸地嘞——” 乙:嗐,“果仁哟卷圈哟”(音) 甲:“老虎豆儿哟” 乙:老……嚯?还有老虎豆儿呐哈? 甲:嗯。 乙:好,你再吆唤。 甲:“油炸地嘞——” 乙:“果仁哟卷圈哟老虎豆儿哟”(音) 甲:“炸虾米头哟” 乙:嚯,行啊,这太多了这个。 甲:太多你来呀。 乙:你还敢吆唤吗? 甲:你还敢接吗? 乙:你吆唤。 甲:你注意。 乙:来吧。 甲:“油炸地嘞——” 乙:听着点儿,“果仁哟 卷圈哟 老虎豆儿哟 炸山竽干儿哟 炸果子哟 炸麻花儿哟 炸排叉儿哟 炸糖麻花儿哟 炸糖耳头哟 炸窝头哟 炸果蓖儿哟 炸糕哇 炸素刃子哟 炸虾米头哟 炸小鱼儿哟 炸蚂蚱哟 干脆我想吃什么就炸什么吧”,哈哈哈。 甲:“炸擀面棍儿哟!” 乙:唏,像话吗? 甲:怎么不像话? 乙:有炸擀面棍儿的吗? 甲:您这全炸啦。 乙:啊? 甲:您这个绝点儿您这儿。 乙:哎,你那意思恨不得把我给窝到这会儿。 甲:这是个误会。 乙:嗯。 甲:老同志们一回忆都知道。 乙:是? 甲:在旧社会那个时候啊。 乙:嗯? 甲:做小买卖的都讲究吆唤。 乙:五行八作他都讲究吆唤嘛。 甲:啊,有一种啊有艺术性的吆唤,最好听的。 乙:那是卖什么的呢? 甲:在旧社会那阵卖估衣的,他有艺术性。 乙:噢,就是过去那卖旧衣服的。 甲:哎,分出多少样来。 乙:是? 甲:有北京的估衣、天津的估衣、河南的估衣、陕西的估衣、山东的估衣、山西的估衣、大口的估衣、小口的估衣、对口的估衣。 乙:嚯,估衣就分这么些种。 甲:各有千秋。 乙:噢,您说那种有艺术性? 甲:有艺术性、幽默含蓄、现抓现编的。 乙:是? 甲:有一种对口的估衣。 乙:哦,就是两个人吆唤。 甲:一对一句。 乙:卖一样的东西,一对一句吆唤。 甲:现抓现编。 乙:可以呀。 甲:脑子得快。 乙:我脑子就不慢。 甲:嗯? 乙:咱们俩吆唤一回。 甲:试试啊。 乙:你有上句我给你接下句。 甲:好啦。 乙:来吧。 甲:拿这手绢啊。 乙:嗯。 甲:说什么衣服就什么衣服啦。 乙:您说什么衣服我都有下句。 甲:词得快啊。 乙:来吧。 甲:开始啦啊,“大啦马的褂儿啊。” 乙:“大啦马的褂儿啊。” 甲:嗯,好嘛,俩大马褂儿这啊?! 乙:哎? 甲:不对 乙:不随着你来吗? 甲:词儿不能一样。 乙:哦,词儿吗要改一改。 甲:对对对。 乙:可以呀。 甲:“大啦马的褂儿啊” 乙:“二啦马的褂儿啊” 甲:“三啦马的褂儿啊” 乙:“四啦马的褂儿啊” 甲:“五马褂儿啊” 乙:“六了马的褂儿啊” 甲:马褂儿这排队来了在这会儿? 乙:嘿嘿。 甲:您这摊上光买马褂儿合算是。 乙:你认为我不懂啊。 甲:您这是? 乙:我明白。 甲:是? 乙:你吆唤大马褂儿,我再吆唤啊,是马褂儿可不许说马褂儿。 甲:对。 乙:可以用那种形容词把它给形容出来,为什么它叫”马褂儿”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