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反复体验积累,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指导方式,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笔者认为,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歌曲演唱声音的变化对比处理、歌曲速度的变化对比处理、歌曲演唱韵味处理等等都是声乐教学中必须加倍重视的环节。若能处理得当,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促使学生有感情地表现歌曲,并受到歌曲艺术感染,进行审美教育。 一、演唱韵味的处理 语调表现在声音上就是韵味。各民族的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韵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追求歌曲的韵味处理。歌曲韵味艺术处理主要是运用波音、装饰音、滑音、重音、顿音、变化音等来表现的。如新疆歌曲较多运用波音和装饰音,具有强烈的流动感和舞蹈性。例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在“当年我赶着马群找草地”和“到这里勒住马我了望过你”两个乐句中“赶”“我”“勒”“过”这几个字经过波音处理,给歌曲带来独特的韵味,每个字好似在心弦上颤动,魅力无穷。又如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高原之歌》中“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这两个乐句中“花”“什”“样”“见”“冰”都运用了变化音,正是由于变化音,恰好突出了新疆歌曲独特的韵味。在演唱这两首歌时,笔者要求学生细致入微地反复润饰、精雕细琢,使歌曲演唱得有声有色,有韵有味。 总之,一首歌曲在演唱时,必须作适当合理的处理,方能达到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歌曲本身所体现的艺术形象。我们在声乐教学中,除了授予学生正确的发声、准确的咬字吐字等基本技巧外,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歌曲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歌曲演唱的声音变化对比处理 在声乐教学中,变化声音的艺术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变化,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色彩的变化。在指导学生演唱时,首先要学生理解,强的声音表达强烈、火热的思想感情;中强的声音表现情绪明朗、抒情的情感歌曲;中弱和弱的声音常常用来表达歌曲中的宁静、深藏心底的内在情感等。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不但要强调不同节拍所体现的周期性强的规律,而且要提醒学生注意曲谱中出现的临时强的记号。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段,是通过对旧社会的痛苦回忆和悲愤的控诉,转而唱出跟着党去闹革命,夺过鞭子抽敌人的情景的。情绪由悲愤逐渐转向激昂。因此,在处理中出现由中弱(mf)到强(f)到很强(ff)的递增变化,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效地表现了歌曲的思想感情。 2.声音色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演唱时声音色彩是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不同的声音色彩表现不同的情绪。歌声的色彩就是歌声的表现力,歌声色彩越丰富就越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演唱形成的变化处理,歌曲的演唱形式有许多处理手法。一般来说,除齐唱形式外,还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这些不同的演唱形式,主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来处理,它可以使歌曲在音量、音色及情绪等方面产生对比和变化。例如演唱分节歌时,音色可处理为男声、女声、混声的轮换。对称的乐句、对唱形式的乐句,可由女声分别担任。如歌曲《牧羊姑娘》,抒情性强,可安排音色美、乐感好的学生领唱,副歌部分齐唱或合唱,使音色丰富起来。笔者认为,凡是适合轮唱的歌曲,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对学生进行轮唱的训练。适当运用各种音色变化对比,变换演唱形式,不仅能使歌声富有变化、悦耳动听,而且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审美素质会大有提高。 三、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的处理 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对演唱者至关重要。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就像人的心跳和脉搏一样,不能乱跳。音乐的速度要稳定,不能随便变化,要做到快而不抢,慢而不拖。速度快慢和歌曲的情绪表现有很大关系。例如:欢快活泼的歌曲,演唱速度较快;哀痛而忧伤的歌曲则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坚定而有力的情绪用进行速度。速度反映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决定速度。例如,表现悲伤和怨恨的情绪和情感的歌曲《黄河怨》决定了演唱的速度是稍慢的,表现愉快和欢乐情绪的《越来越好》决定了演唱速度是稍快的。此外,在演唱中会经常出现一首歌中的速度对比,乐句中的速度变化,甚至一个字中的速度变化,这些处理可由演唱者在理解作品的寓意的前提下自由处理。如歌曲《岩口滴水》中的A段,中速优美抒情、抑扬起伏;B段稍快,欢快而热情;A(再现)中速,结束句安排了辉煌的高音,“如花开”三个字安排了渐慢回到原速,这样处理使这首歌更完美、更动人、更具艺术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