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音乐美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本文探讨的是音乐美育对创造性人格所产生的影响,即对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美育情感意志个性 创造性人格就是指人所具有的那些对创造力发展和创造任务完成起促进或保证作用的人的个性特征。其中,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是创造性人格的主要特点及表现。音乐美育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研究表明:音乐对情感有很大的影响,音乐能够影响很多激素的释放量,并且能够促进人体形成和释放内啡肽。它的大量释放可以减少精神紧张和压力。研究人员在使用正电子发射X射线层析照相技术后发现,当受试者听音乐时,大脑参与处理情感的某些部分变得活跃起来。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富有美感,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样的作品就自然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感。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能激发学生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劳动,是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乐趣,而他们之所以得到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又由于音乐美育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而且还需要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因此,对学生又必须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音乐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毅力、耐心等非智力因素。 一、音乐美育对情感的影响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感虽然是无形的、捉摸不定的,但它却无处不在。一个有着深刻而热烈情感的人,对祖国、人民、家中的亲人会有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会成为他积极投入生活的强大动力,他会热爱学习,热爱事业,热爱大自然;他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愿意努力奋发向上;他会自觉抑制消极情感,而时时抱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情感方面具有良好品质的人,生活也必然会更加富有目的性,更加富有生气。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①所以,应把正确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音乐美育对人有巨大的影响,它能够直接而又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其根源在于它与人的心灵、人的生命和律动保持着高度的“同构”。苏珊·朗格指出:“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②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人的情感活动与音乐的运动状态具有心理感受上的一致性,且都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过程性,在运动状态上又都表现为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弛以及色调的明暗这样一个动力性的过程,当音乐所展示的音响运动过程与人的感情发展过程相吻合时,就会引起心理上的强烈反响,产生情感共振。论语中记载说:孔子闻《韶》而三月不识肉味;高尔基谈到倾听音乐的体验时说:奇妙的音乐在心灵深处引起的强烈情感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列宁在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后赞誉它是一个人间奇迹。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莱修埃尔认为,音乐“乃是表达与人心联系最紧密的感情。”③费尔巴哈强调:“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④黑格尔对音乐的审美本质作了更充分的阐释:“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⑤ 学校教育这一时期正是学生的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复杂;情感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高;比较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逐渐发展。如果能进行音乐美育,他们的情感就有可能逐步变得丰富起来,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一篇名为《唱歌》的文章中,作者回忆起小时候跟着一架破旧不堪的风琴学会了一首歌,中学毕业后突发奇想要去北京报考中央艺术学院,在各种压力、困难接踵而至时,正是这首歌给了他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他如愿以偿,而且以第二名身份被录取。“打那以后,不论在任何苦难、坎坷、风雪、阴霾的人生旅途里,我都曾高唱着:‘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摇呀摇呀,摇呀摇呀摇!’”⑥由此可见,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一次好的音乐活动所产生的强烈情感之痕迹,甚至会成为一个人终生的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不断地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