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演唱作为音乐的表演门类之一,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过塑造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感受着歌者饱满的激情。或喜悦欢愉,或悲伤愁苦,或平静深沉,或跳跃激昂。从那一刻起,音乐主宰着一切,天地万物与我为一。它给人的教导与启迪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能得到观众的认知与认同。重中之重,莫过于一个“情”宇,对歌曲情感的真实感受让演唱者充满激情,演唱时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着观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反过来又影响着表演者,从而达到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微笑原则 在声乐课堂上,练声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一环,是决定声乐课成败的关键。练声是为演唱作品做好技巧与情绪上的准备,就好比比赛前的热身活动。同学们一般认为练声就是纯粹的技巧训练,只要能基本上达到老师的要求就行了。实际上,如果能在技巧训练中调动同学的情绪,在声音里掺入情感成分,有时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发声时的兴奋与抑制是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如果一部分肌肉神经细胞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另一部分肌肉神经细胞活动则处于抑制状态,如面部肌肉兴奋,是为了抑制喉咙紧张;反过来抑制喉咙紧张,是为了面部肌肉的兴奋。”①在练习时,有的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打开喉咙上,使劲张大嘴,反而把喉肌束紧了,喉部肌肉的兴奋反过来抑制了面部肌肉的兴奋,所以总是见到有的学生拉下巴,沉下脸,声音闷在喉咙里,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样子。所以笔者主张微笑着歌唱。微笑来自生活,人人都会笑,既随意又轻松自然,首先能在情绪上解放自己,更重要的是微笑有助于共鸣腔的打开和头声的建立。解剖学上的研究表明,笑肌的运动可以带动悬雍垂(俗称“小舌头”)的运动,悬雍垂属于随意肌,即不能直接靠人的神经自由支配运动的肌肉,笑肌连着悬雍垂,笑肌的抬升动作有助于小舌头的抬升,从而更好地打开口腔后上部,更易于得到高位置的声音,也有利于喉头的稳定。所以,在声乐课堂上,要注意调整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带着微笑对着镜子歌唱,这样既能较轻松地放松喉头,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目的,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歌唱热情,也会为表演者表现歌曲的情感作好准备。 二、旧歌新唱 旧歌新唱就是把以前唱过的一些作品重新拿来演唱,并运用现有的技巧来表现歌曲情感。在前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唱一些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较均匀的歌曲,这是因为前阶段学生驾驭能力较差,所以对学生的要求要相对低一些,只要能做到基本通畅,咬字清晰就行了。一段时间后,再来演唱时,再作严格的要求,在作品内容、风格、情绪、情感上严格把关,而这时学生演唱能力有所提高,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有了驾驭作品的能力,可以把对声音的注意力转移一部分到情感表现上来,学生也会惊讶自己能力的提高,同时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更加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例如,有一位三年级的同学曾在二年级时演唱过歌曲《就是我》,当时选择这首歌曲是为了拓展该学生的音域和在高声区的控制能力。到三年级时,又重新作了新的要求,歌曲高潮之后再现段的歌词是:“我思念故乡的明月,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哦,妈妈!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音乐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图,既熟悉又遥远,若隐若现的山歌声是妈妈对孩子的召唤,也是游子对家乡亲人的眷恋。尾声部分的三个“那就是我”应唱得越来越轻,越飘越远,最后消失在故乡茫茫夜色中,教人回味无穷。这部分要求用一半的音量演唱,经过一年的学习,该同学已具备了控制弱声的能力,她唱完之后,激动不已地告诉我,她体验到了这首作品的内在情感,感受到了整体歌唱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歌唱I当演唱技巧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演唱者可以摆脱掉声音技巧对人的束缚,而坌情投入到作品的情感表现中来,这时候她们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不经意间唱过的一首首作品是那么的美,也感受到了音乐所赋予人类的丰富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