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咏叹调|波尔卡|小夜曲|浪漫曲|圆舞曲|和声|和弦|声部等
作者:佚名
来源:歌谱收藏站
更新日期:2012-4-14
浏览次数:
|
西方古典音乐小辞典--名词解释
赞美歌 咏叹调 波尔卡 小夜曲 浪漫曲 圆舞曲 和声 和弦 赞美诗 声部 浪漫主义音乐 奏鸣曲式 小步舞曲 民族乐派 康塔塔
回旋曲式 变奏曲式 华彩乐段 旋律 曲式 狂想曲 交响曲 进行曲 声乐套曲 利德 真实主义 诙谐曲 集腋曲
歌剧 行板 巴洛克 嬉戏曲 卡农 士兵舞曲 柯立芝奖 即兴曲 船歌 赋格 众赞歌 练习曲 法兰多尔 印象派
定旋律 棱形旋律 古典时期 霍塔 音程 单调音乐 寻求曲 叙事曲 清唱剧 卡巴莱塔 合唱 轻歌剧 古典曲式
表现派 转调 奥特尔 主导动机 室内乐 幻想曲
赞美歌
赞美歌(Anthen)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 词。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
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 中的经文歌。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韩德尔、韦斯利等。
咏叹调
咏叹调(Arj)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
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 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
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波尔卡
波尔卡(Polka)舞曲。较快的2/4拍子。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 国。
小夜曲(Serenade)
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 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
小夜曲
浪漫曲
浪漫曲(Romanza)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 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
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圆舞曲
圆舞曲(Waltz)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 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
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和声
和声(Harmoy)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 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弦(Chord)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