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歌谱收藏站 >> 音乐资料 >> 音乐名曲 >> 正文
 
《梁祝》50年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2012-10-9   浏览次数:

 

  “蝶恋”故事成经典

  爱情是中国文学长河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小提琴曲《梁祝》擅用神话故事中的浪漫主义与章回结构元素,也被专家视为其风靡50年的缘由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于丹说,《梁祝》的“年龄”比她的年龄还要大很多,她小时候就在那个优美的记忆里成长。她说:“我小时候是‘文革’的后期,大家对很多中国的传统神话都疏离了,中国人的神话中更多的是无奈的分别,是真正的分离和人的痛楚,很少有像《梁祝》真正勇于浪漫‘化蝶’的故事。”

  “我们都习惯于七仙女和董永、白娘子和许仙被分隔开,他们的生死其实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只有在《梁祝》中,两个主人公以一种极致的行为,让他们的浪漫永生,最后翩飞于人间。”于丹说,“幸亏有《梁祝》拯救了我们的浪漫梦想,它让我们信任中国有这样的故事和爱情。”

  1960年完成《梁祝》海外首演的指挥家曹鹏说,《梁祝》通俗易懂,它的成功让大家开始明白,在艺术领域“不要完全跟着外国人跑”。

  西崎崇子是发行《梁祝》演奏作品唱片最多的外国艺术家,她用“美丽的故事,美丽的管弦乐”来形容《梁祝》给她的印象。西崎崇子说,由衷希望《梁祝》能载入20世纪的世界小提琴曲史册。

  《梁祝》没有“代沟”

  “《梁祝》没有‘代沟’。”程乃珊说,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音乐,但《梁祝》风靡了那么久,几代人喜欢它,没有“代沟”。

  《梁祝》作曲之一陈钢分析,《梁祝》之所以成功,在于它首先是“人性的凯旋”。在那样的年代,《梁祝》举起的是人性的大旗,举起了真善美。《梁祝》是人性的弘扬、召唤和赞美。

  程乃珊认为,《梁祝》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是中国的旋律,是老百姓喜爱的旋律。《梁祝》的最感人之处,在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共鸣。

  程乃珊回忆,在十年浩劫中,她坐在家中的落地唱机边,用海绵垫起唱机的四角,偷偷听《梁祝》,感觉很安慰,“好像那是一个老朋友在你身边”。她说,“我印象非常深,《梁祝》陪伴我度过少年、青春时代,度过成年时代,甚至度过最绝望的时代,无论哪个时代听,都不会觉得落伍。”

  历史学者钱文忠点评,《梁祝》用成功的艺术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属于民族精粹的,最终都将超越民族、文化和语言的限制,都将共同汇入到人类的艺术宝库当中。

  “愿‘蝴蝶’再飞500年”

  《梁祝》50年,创下了诸多惊人的纪录。半个世纪来,《梁祝》飞向了世界。

  《梁祝》首演者俞丽拿回忆,1990年,她与儿子、钢琴家李坚携《梁祝》在台湾首次登台时掌声雷动。据她个人了解,上海唱片厂出版的“俞版”《梁祝》销量就突破200万张。更有海外艺术家注意到,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次日,美国波士顿的一家电台就专门播放和介绍了《梁祝》。

  在《梁祝》经久不衰的同时,有些专家也略带惋惜。有人问:“下一只‘蝴蝶’究竟在哪里?”

  也有专家认为,《梁祝》具有不可复制性。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说,艺术创作是多元化的,“蝴蝶”不可复制,却可以供我们吸取成功的经验,探索如何再创新。

  4月28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当天,上海传媒界推出“梁祝日”系列特别节目。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滕俊杰说,希望能借广播、电视的语汇,讲述属于几代中国人的《梁祝》记忆,也试图探讨艺术再创新的话题。

  于丹认为,《梁祝》见证了这50年来中国人精神记忆的成长,这首曲子是人们心中永远能飞起来的“蝴蝶”,希望这只“蝴蝶”能再飞500年。

上一页  [1] [2] 

相关链接: 梁祝歌谱  梁祝歌词  梁祝音乐试听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栏 目 导 航
     音乐常识  乐器大全
     音乐名家  音乐名曲
     吉他教程  器乐教程
     声乐教程  软件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