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汾河湾
作者:冀世伟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2012-5-14
浏览次数:
|
|
。 甲 现在就开始。 乙 我跟您交代一下场面。 甲 可以。 乙 这是上场门儿,这是下场门儿,这儿是台口,又叫九龙口。您上场我打家伙,我上场您打家伙。 甲 这叫“分包赶角儿”。 乙 您现在是闷帘儿叫板。(乙用扇子当门帘儿挡住甲的脸,甲不理解,用手推开乙的扇 子,共三次) 甲 (生气地)你干吗呀?拿扇子挡住我的脸,干吗?噢,你看我扮相漂亮,你嫉妒我呀? 乙 嗐,就这模样还漂亮哪!跟您说,原来戏台上有门帘,您哪在门帘儿里边叫板。 甲 您这扇子—— 乙 代表门帘儿。 甲 我误会了,我应当在门帘里边叫板? 乙 对啦。(重新用扇子遮住甲的脸) 甲 “叫板!叫板!叫板——” 乙 你别叫了。 甲 怎么了? 乙 就这么叫哇?你得有词儿。 甲 我问你,这么大出戏,我知道你从哪儿开呀?那叫板的地方多着哪? 乙 就从那儿开——“丁山儿该来了。” 甲 你说明白喽。“丁山儿该来了。”“丁山儿该来了。”“丁山儿该来了!” 乙 他来不了啦!我说你这么叫不嫌干得慌啊? 甲 我不是自来水儿吗? 乙 别提那自来水儿啦!噢,你就这么叫哇? 甲 那得怎么叫哇? 乙 你应当有韵。 甲 (误把“韵”听成“孕”了)什么? 乙 你得有韵。 甲 办不到!我们的关系刚订下来,就叫人家有“孕”哪! 乙 嗐!什么“孕”哪? 甲 那你说的什么“孕”哪? 乙 我说的是戏韵的“韵”。 甲 戏韵的“韵”,什么味儿呀? 乙 什么——噢,金香水儿的学生自来水儿,愣不知道“叫板”什么味儿? 甲 什么话呢,你是“内江派”,我是“外江派”。我们俩的风格不统一嘛! 乙 他还老有说的!就这么唱:“丁山儿哟该来了。” 甲 还是那老调。 乙 告诉他,又老调了。(甲、乙重新归到上场门儿) 甲 (唱)“丁山,儿哟——(用右手摸乙的头)——该来了——”(乙拿下甲的手)“该来了——”(又摸乙的头,乙又拿掉)“该来了——”(又摸乙的头) 乙 (生气地)你是什么毛病? 甲 怎么了? 乙 你唱就唱呗,摸我脑袋干什么? 甲 我问你,你讲理不? 乙 怎么不讲理了? 甲 (拉过乙拿扇子的手)我问你,你这扇子代表什么? 乙 门帘呀。 甲 啊,我这不是扶门框哪嘛! 乙 没门框,拿脑袋当门框啦! 甲 没门框,你那门帘吊在哪儿呀? 乙 你甭管,没门框!告诉你说,你要再扶门框,别说我拿扇子揍你呀! 甲 好,好,好,没门框。(接唱)“丁山,儿哟,该来了——” 乙 (伴奏)台,台,台个令台一个令台。冬里根儿隆,冬里根儿隆冬里根儿,冬根儿隆冬里根儿隆的冬,冬根儿里根儿冬根儿隆的冬。 甲 (随着音乐走到台口)我——(不会唱词,返回上场门儿重新叫板)“丁山,儿哟,该来了——” 乙 (无奈,重复伴奏) 甲 我——“丁山,儿哟,该来了——” 乙 (生气地重复伴奏,节奏比较快) 甲 我——(又往回跑) 乙 (用扇子打甲的头)你是什么毛病!往回跑什么呀? 甲 我问你,过去,我们俩同台演出过没有? 乙 没有哇。 甲 上场前,练过没有? 乙 也没有哇。 甲 还是的!你说这要不对对台词儿,一旦唱错了,是你错了,还是我错了? 乙 噢,这里有个责任问题,那你的意思呢? 甲 对对台词儿。 乙 唱到半截腰儿对台词儿?对吧。 甲 我问你,这儿一共有几句唱儿? 乙 四句唱儿。 甲 第一句是什么? 乙 “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 甲 (故作思索地)这句还凑合,第二句呢? 乙 “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 甲 也勉强吧,第三句? 乙 “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 甲 你看,多亏对对不是。错了!这是第四句。 乙 第三句。 甲 第四句。 乙 第三句嘛! 甲 第四句呢? 乙 第四句——唉,他一句不会! 甲 废话!不会能帮你唱吗? 乙 会? 甲 会不早唱了吗? 乙 忘了? 甲 没有。 乙 唱啊? 甲 想不起来了。 乙 那不是一样吗! 甲 您给提个醒儿。 乙 第四句是:“等我儿他回来好把饭餐。” 甲 “餐”是什么意思? 乙 “餐”就是吃的意思。 甲 噢,吃、餐一样。对好台词儿就好唱了。 乙 这位! 甲 (唱)“丁山,儿哟,该来了——” 乙 (伴奏)台台,台个令个台台一个令台,大齐令台。冬里根儿隆,冬里根儿隆根儿隆冬里根儿隆的冬,冬根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