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儿童节相声剧本一 等 于 几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2012-5-14
浏览次数:
|
|
不是等于俩! 甲 那么顶俩和等于俩有什么区别呢? 乙 嗯,顶俩和等于俩,似乎......应该是......一样。 甲 哼,这不是废话么! 乙 不不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知识,有经验,肯于钻研,一个人能做出两个人的工作来。 甲 少说废话,我问你一等于就几呢? 乙 等......要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应该、这个一就等于二。 甲 为什么又等于二了呢? 乙 这,不等于二,你不满意啊。 甲 哎,这话叫什么意思?我强迫你了啊? 乙 唉,没有,这个事实说服了我了。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等于二。 甲 嗯,还有这么两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嗯,什么? 甲 好汉不用多—— 乙 一个顶十个! 甲 一等于几? 乙 好么,这一又等于十了。 甲 等于十了?这不是结论。在大跃进中,我们工人搞发明创造,创造了很多机器,过去手工操作的现在是机器操作。 乙 哎,您说说什么工作? 甲 说最简单的吧,包装。 乙 噢,包装。 甲 包针,包仁丹,包糖果,过去都是手工包装。 乙 是啊,现在不都改了机器包装了吗? 甲 对啊,有这么两句谚语啊,一把工具改,一人顶一百。 乙 好,这结论又改了,一等于一百了。嗯。 甲 要是人人都把窍门钻—— 乙 还可能一人顶一千。 甲 还有这么句农业上的谚语儿,一籽入地—— 乙 万粒归仓! 甲 这一等于几? 乙 等......哎呀,这个一就等于万啦。 甲 还有这么几句谚语—— 乙 我说你有完没完。算术里加谚语啊?没法算清楚喽。你见哪个会计净往这帐本学谚语来了?查帐的来一瞧,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好汉不用多,一个顶十个”。你说这叫做什么玩意儿? 甲 那么你说怎么样才能算清楚? 乙 这算术题嘛,你得有具体的钱数。 甲 说具体的,你也算不上来。 乙 那也不一定啊! 甲 你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一厘钱哪......一厘钱它等于......我,我,你说五厘钱行不行啊? 甲 干吗呀? 乙 好按一分钱算哪。 甲 五厘钱干吗算一分哪? 乙 你要四舍五入么! 甲 我没让你写账,我就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那好算哪,一厘钱等于一分钱的十分之一,一角钱的百分之一,一元钱的千分之一。咳,微不足道。 甲 不对,一厘钱有它的经济价值呢。 乙 有什么经济价值?您买根冰棍儿还得五分钱呢。五十个人一根冰棍,这怎么吃啊? 甲 一人咬一口。 乙 多大口? 甲 小口。 乙 小口啊?不够,每人只能拿那舌头尖就那么一沾,小沾,还别大沾。你要遇见个大舌头啊,这根冰棍没了。有什么经济价值啊? 甲 你说一厘钱有多大分量? 乙 没约过。看得见用得着,银行里不出,帐本上不写。有多大分量啊。 甲 有这么几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您听吧,这谚语又来啦!什么啊? 甲 大海大不大? 乙 大! 甲 一滴一滴水汇成的。 乙 那倒是! 甲 万丈布匹多不多? 乙 多呀! 甲 一丝一丝线织成的。 乙 当然喽! 甲 首都人民大会堂高不高?它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您姥姥的年纪老不老? 乙 我...... 甲 她是一天一天老起来的。 乙 你这不废话么? 甲 一厘钱搁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的。 乙 哦! 甲 你要知道我们全国有六亿多人口。 乙 是啊! 甲 每个人都应该有着一本大账,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一个细小的数目。 乙 哦。 甲 用六亿多这个数子去乘,就会得出一个巨大的数目。 乙 嗯。 甲 是吧? 牛叉网-http://www.niucha.net原创
乙 对。 甲 所以说点滴节约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节约一厘钱、一寸布、一滴油、一度电、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灰一石、一丝一毫,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一”汇集到一起,变成一个巨大的“一”字。 乙 嗯。 甲 让它在建设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乙 对! 甲 你嚷什么? 乙 哎,您说的是太对了! 甲 可您对一厘钱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乙 啊? 甲 你只喜欢这个大大的多多的。 乙 嗯,我的不喜欢那小小的通通的。我是外国人哪? 甲 你呀,只知从大处着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