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2012-12-25 / )
歌手资料
- 姓名:王洛宾
- 性别:男
- 别名:暂无
- 国籍:中国
- 语言:国语;
- 出生地:北京
- 生日:1913-12
- 星座:暂无
- 身高:暂无
- 体重:暂无
王洛宾简介:当今在中国大陆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一生编曲作词接近千首。他的作品之中,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马车夫之歌》、《哪里来的骆驼队》、《达坂城的姑娘》……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多少能够唱出来的歌曲。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更是人人知晓,至今流传。一般人只知道这是边疆民歌,却不知词曲背后另有故事。 我国著名作曲家、艺术家、原军区歌舞团艺术顾问、离休干部王洛宾同志, 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逝世。
王洛宾同志,男,汉族,北京市人,1913年12月出生,193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 1937年11月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 ,后受西北战地服务团委派,前往兰州等地做唤起民众的工作。1938年5月在兰州参加“西北战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进入新疆。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 新疆军区歌舞团音乐创作员、新疆军区歌舞团艺术顾问等职。1988年6月离职休养(艺术一级,文艺六级)。1988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洛宾同志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几次参加抗日宣传组织,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他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撤、《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全国解放以后,他又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亚克西》等100多首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鼓舞着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获新生的王洛宾又积极投身于音乐创作,并以惊人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带血的项链》、《托木尔的百灵》、《奴隶的爱情》等3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其中以反映哈萨克族生活为题材的《带血的项链》,于1981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会演,荣获二等奖。 王洛宾同志为传播和发展祖国的西部民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早在30年代,王洛宾还未进入新疆,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疆民歌的收集整理,第一个把新疆民歌传入内地。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他的足迹遍布大西北,先后收集整理、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 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民歌,先后出版了8部歌曲集, 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达尔和玛利亚》、《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广为传唱。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选录入《 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著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还被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 .罗伯逊,卡雷拉斯等人作为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被享誊全球的巴黎音乐学院编入音乐教材,并于1992年10月荣获国务院文化部和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 王洛宾同志毕生致力于祖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中,还多次应邀赴美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等地,举办音乐会,进行讲学活动。 1995年3月进行胆管癌切除手术之后,他仍然不顾年迈多病,以顽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先后6次外出参加国内外有关文化交流活动,并于1995年6月赴北京出席了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王洛宾艺术生涯60周年文艺晚会》。他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热爱民族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名普通的中国西部军人。他总是怀着对伟大祖国深切的爱,用音乐向世界展示可爱的祖国,积极向世界介绍祖国的民族音乐艺术,为促进中外音乐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洛宾同志是享誊国内外的杰出音乐艺术家。他倾注毕生精力,搜集整理和创作了 1000多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不少作品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 的文化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墓志铭 王超海撰文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恰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洛宾重谊。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情深意切,众口皆碑。洛宾谦逊。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洛宾爱国。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洛宾大志。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髦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
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 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驹无伯乐兮无以干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嘉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大事记 原名荣庭,字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7岁入北京“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学习, 12岁考入北京通县潞河中学, 1931年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 1934年因母亲病故家庭生活困难,肄业于北师大艺术系。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他南下参加八路军,并改名为王洛宾。 1938年,他创作了30多首歌曲。同年,他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修权的介绍,加入西北抗战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了7个月。 1939—1941年,王洛宾到青海回教中学任教,其间他经常深入民间采风、参加郑君里的《祖国万岁》电影摄制组工作及到各地巡回演出,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1941年因宣传抗日,王洛宾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在兰州沙沟监狱达一年。 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任命为第一兵团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 1950年1月任新疆军区文艺科科长,翻译出版《苏联最新歌曲集》。 1950年5月,王洛宾请假到西宁探亲,携家属到兰州工作,因家庭困难得不到解决,写信给新疆军区政治部要求辞职。 1950年11月携家属回北京居住,并到北京八中任教,被选为北京市音教联常委等。 1951年6月,根据新疆军区要求,王洛宾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妻子受惊吓卧床不起,留下三个无人照料的儿子离开了人间。 1952年2月,新疆军区军法处以散布谣言、长期逾假不归为由判处他两年劳役。服役期间,他完成了话剧《丰收》的谱曲并创作了一批歌曲。1954年8月被释放后,他被安排到南疆军区文工团任教员。 1960年4月,王洛宾又因历史问题被关进乌鲁木齐第一监狱长达15年之久。狱中,王洛宾以惊人的毅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用中、英文对照写出的《共产党宣言》组歌、《毛主席语录》组歌及8首歌曲等。 1975年5月,他被刑满释放,这时他已62岁。 1979年4月,应兰州军区政委萧华之请,王洛宾到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帮助工作,他在那里创作了大型歌剧《带血的项链》,该节目参加建国30周年文艺会演并获二等奖。 1979年11月29日,乌鲁木齐军区军事法院撤销了1961年对他的判决,新疆军区于1981年7月6日为王洛宾举行了平反大会。 次月,《新疆艺术》登出新华社记者赵全章的文章《便从今日谱新曲》,这是王洛宾出狱后新闻单位对他的第一篇报道文章。此后,王洛宾的歌曲以歌曲集的形式一本接一本地出版发行出来,他的歌曲在音乐会上频频亮相,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而他本人则被人们敬称为“西北歌王”、“民歌之父”。 作品赏析 《达坂城的姑娘》由兰州走向世界
达坂城,坐落在新疆天山中部,位于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之间。它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村镇,却因一曲《达坂城的姑娘》而驰名中外。越来越多的大陆、台湾、香港同胞和外籍华人,络绎不绝前往旅游观光,不知是去领略那独特的西域风光,还是去结识漂亮的达坂城姑娘? 60年代,我曾两次到过向往已久的达坂城。一踏上那有异祥情思的土地,心里禁不住就想哼唱那首久已脸炙人口的民歌—— “那里住的姑娘辫子长啊, 两个眼睛真漂亮……” 同时,总想依照歌词所赞美的,多看几眼达坂城的姑娘,多瞧瞧赶马车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而此时,王洛宾先生当年在兰州再创作《达坂城的姑娘》的一段往事,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38年4月。为了抗战事业,王洛宾同作家萧军、戏剧家塞克等五位进步文化人士,从北京辗转来到兰州。 王洛宾住在当时的炭市街(现在的中山路)49号,作为“西北抗战剧团”的一员,从事唤起民众的抗日宣传活动。 王洛宾生性好动、开朗,脾气也随和,经常深入民众下层,与劳动者广交朋友,注意从群众中汲取音乐创作的灵感和养分。他结交的朋友中有几位“葡萄客”,即从新疆来兰州经营葡萄干、哈密瓜干的维吾尔族小商贩。这些“葡萄客”维语说得地道,汉话说得也不错,还会唱许多新疆民歌,能歌善舞。王洛宾在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耳濡目染,对新疆民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学了一点维语,比如见面说一声“牙尔达西”(朋友),“亚克西”(你好)等,为他后来从事新疆民歌的搜集整理和再创作奠定了基矗 《达坂城的姑娘》的诞生过程,说来也很有趣。1939年的一天,新疆一支车队运送苏联援助我国抗战的物资路经兰州,王洛宾所在的西北抗战剧团,举办了两次慰劳车队工友的联欢会,一次为欢迎一次为欢送。在欢迎会上,车队一位维吾尔族司机为表示答谢,即兴唱了几句新疆民歌。因为他是用维语唱的,歌词也不那么连贯,没有引起人们多大注意。但是,那特殊的曲调和韵律,却一下子震惊了音乐家王洛宾。他如获至宝,欢迎会后专门去向那位司机求教,还请“葡萄客”朋友帮忙翻译,匆忙地记下了乐谱和唱词。那天晚上,他兴奋得不能人睡,连夜加工整理,一遍又一遍地填词、改曲,几易其稿。一夜功夫由王洛宾搜集整理改编的全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在兰州王洛宾的那间斗室里诞生了。他先让恋人洛珊试唱,听了很感满意。于是,第二天,在欢送新疆车队的联欢会上,王洛宾登台演唱了自己再创作的《达坂城的姑娘》,并配以刚学来的维族舞蹈。观众被清新、悦耳的曲调和生动幽默的歌词所打动,报以热烈的欢呼声、鼓掌声、口哨声,会场上出现了空前的演唱效果。歌子立即不胚而走,传遍了兰州大街小巷。时不时地听到青年人哼唱儿句“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呀大又甜,….”那个年代的小青年现在都上了岁数,但是许多健在者对《达坂城的姑娘》一时风靡兰州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达坂城的姑娘》最初是由南下北上、东来西去的旅人口头传播的,从兰州传向了全国。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王洛宾的北师大同班同学赵启海,在王洛宾处获得曲词后,从兰州带到了战时的陪都重庆,一唱便轰动山城。随之又有人传到昆明,以至缅甸、马来西亚和南洋各国。 《达坂城的姑娘》流行了十年二十年以至三十多年之后,可以说已经唱遍了五湖四海。1994年6月王洛宾访美,引起了当地华人社会的接待热潮。现已有9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20来场“王洛宾作品音乐会”。王老在深圳的音乐会上以82岁高龄登台献艺。在这些演唱会上,都少不了那首50多年前诞生于兰州的《达坂城的姑娘》。 王者之风《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王洛宾传唱最广的歌,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这首歌第一次被外国人公演是1947年,由美国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上海演出。1998年,台北跨世纪之声音乐会,美国爵士天后戴安娜罗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卡雷拉斯、多明戈,以此曲压轴。 这是在艺术上被专家给予最高评价的王洛宾歌曲,被称为“艺术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这是王洛宾个人最珍视的歌,最后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在日前《中国新闻周刊》所作“你最爱的王洛宾歌曲”调查中,多数人给出的答案仍是《在那遥远的地方》。 狂欢的《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原始曲调为新疆达瓦孜艺人表演时的伴奏曲。1939年秋天,王洛宾从一个卖葡萄干的维族商人处寻得此调。 当时王洛宾正经历着与前妻分手的痛苦,于是这位25岁的青年在极欢快的原曲下面信手用歌词抹上了夕阳的色彩:“美丽的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而副歌部分“bird那呦呦”,则在流传中变成了奇怪的衬词“别的那呦呦”、“别的那样呦”。这一切虽矛盾错乱,却使得《青春舞曲》带有了一种抵死狂欢的迷人气质。 与《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上下通吃相比,此曲在专业的音乐人中拥有更好的人缘。罗大佑、侯德舰蔡琴、野孩子、李泉、韦嘉与阿凡提乐队等都曾改编或翻唱过,且各有各精彩。 慢热的《一江水》 《一江水》是近年来人气最高的王洛宾的“新歌”。据说原型取自俄罗斯族民歌。王洛宾的编创最初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不久反右运动开始,情歌的发表渐成不能。80年代解禁后,王又对其进行了重新加工。1993年,词、谱发表于歌本《纯情的梦———王洛宾自选作品集》。 如果不是因为许巍,这首歌为人所知恐怕会要更长的时间。1998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纪念KurtCobain演唱会上,许巍一把吉他唱了这歌。那时候许巍的声音还年轻,他没有躲避这歌里丑陋的一面,唱得很犟。“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许巍的声音特质,在这歌里发挥到极致,让敏感于这种特质的人听得汗毛倒竖。 其后,纪如璟、韩红、潘晓峰、周云蓬等相继翻唱了王洛宾的这首“新歌”。纪如璟的版本低调,压抑,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字:王洛宾,王洛宾资料,王洛宾歌曲,王洛宾专辑,王洛宾歌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