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声音靠前有它的科学道理。首先我们人说话的声音是靠前的,尤其汉语,我们听起来也自然,亲切。几乎没有一个人正常说话时声音是靠后的,除非那些学过声乐,而且声音概念不对的,才说起话来拿腔作调,而且听起来也极不舒服。
声音究竟要靠前还是靠后,中国声乐界至今莫衷一是,美声也多次讨论过。Yu老师这两篇连在一起的文章从生理到效果对其做出了精练的说明。
许多朋友有这样的体会,发现在国内声乐观念的差异很大。不明白为什么在歌唱中声音究竟要靠前还是靠后的问题国内的专业界一直不能统一。理论上谁也不爱窝着唱,可做起来却是非常随意的。
其次靠前的声音有它的生理原因,靠后唱一般情况下会使舌头后缩,会使喉肌后缩。声音实际上就是一种音流,音流出来以后要往外送,这才符合生理规律。如果音流已到了喉头部分,要往后去,就可能会形成音流的回流,整个会窝在里面,声音怎么会传送出来,好多学不好声乐的学生,就是脑子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好像这样唱才是美声。如果这样唱的话,长此以往就会唱出毛病,而且也不符合生理规律。
再者,声音靠前常有它的物理规律,我们都知道声音要传,但是往哪儿传呢?很明显是往前传,声流越是送出来,就越会冲击外面的空气,那么,穿透力就越强。唱歌就是让观众来听的。所以,声音理所当然要传给观众,谁见过观众坐在自己身后?难道我们演唱时要背对观众,往后传才有穿透力?显然,应该是声音往前传送,传送得越远,观众听得就 越清楚。这个道理应该人人皆知。
声音是一种声音的流,经过胸腔产生胸腔共鸣,经过口腔会产生口腔共鸣,最后声音上到头腔,产生头腔共鸣。这所有的音流,要想传送出去,就必须像抚摸一样,从下往上,抚摸胸腔,抚摸口腔,抚摸头腔,经过喉头时,咽腔不振动也不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前面进行的,没有道理把声音放在后面。学生之所以怕往前唱,就是怕声音苍白,其实苍白本身并不是错,错就错在没有把声流放在一个合适的通道上,如果声流放在一个合适的通道上,声音肯定不会这样。而且这样的声音有质感,声音会很纯,很干净。而且穿透力非常好,传得远。
要做到这一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打基础。平时所说的打基础,就是打中声区的基础,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自然音量的情况下,去舒舒服服地唱,在声音发白的情况下,逐渐地把腔体调整好。声道在前面自然声音的基础上,逐渐拉长,让声音不会很白。在这里,一定是自然的声音,千万不要往后送,我们要的就是音流的振动在我们身上的具体感觉,让音流抚摸胸腔,我们就会感觉到胸腔共鸣。千万不要使劲,我们为了将来能很好地唱好高音,就一定要打好温柔地唱胸声的习惯。随着声音的增高,音流也在逐渐拉长,音越高,音流就会越长,音流长了,声道就要配合好,声道也要拉长。声道拉长的外在现象是喉头的放下,口腔的打开,要配合音流的拉长,在音流拉长时,千万记住,音流还在温柔的抚摸胸腔,只不过是音流已经到达了口腔,要尽 量到达硬口盖,往往好多人就是在这个部位,让音流拐了弯,拐到后头去了,其实我们想象的音流应该是直上直下,就一直往上走,你的感觉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做调整,怕的就是往后调整,这样的话,声音就会改变,会发闷。
下面就该到所谓的换声区了。实际上每个人在唱高音时,声带都会不知不觉地变薄,变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始终坚持温柔地抚摸的感觉,尽量感觉不用力地唱高音,当你感觉不用力的时候,实际上就不会加外在的多余的力量,如果有了外在的力量,声带就不会很好的工作,所以,你要给他自由,不能牵制它。随着音流的拉长,我们的腔体会拉得更长,因为是高声区,腔体要配合好。口腔在此时一定的大的,让腔体带着音流至达脑门,靠前的高位置的头声就因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