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它的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艺术歌曲的演唱大都用钢琴而不用乐队伴奏,无需宏大音量。多样化的音色,清晰而亲切的吐字,多层次的细致的语调变化和铺垫,成为衡量表现艺术意境和演唱深度的重要标尺,并逐渐形成了以含蓄为贵,以阴柔见长的演唱风格。演唱艺术歌曲时常常要求歌唱者演唱不同的人物和各种不同的情绪、语调和音色,这些主要靠音乐表现、语言表达和声音控制等三方面的综合运用来完成,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 艺术歌曲在德国称为Lied,代表作曲家是F·舒柏特,他所作的艺术歌曲共有600余首,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米勒等人的诗为歌词,他的艺术歌曲曲调优美、意境深邃,《野玫瑰》、《春天的信念》、《魔王》等已成为流传世界的著名曲目。H·沃尔夫的200多首艺术歌曲、曲调刻意表达德语声调的特点,与歌词紧密结合,钢琴伴奏富交响性。此外,R·舒曼、J·勃拉姆斯、R·施特劳斯等人也作有不少全世界所传唱的歌曲。 艺术歌曲在法国称为chanson,代表作曲有迪帕克、福雷、德彪西等。法国艺术歌曲比较精致纤柔。德彪西的歌曲多根据皮德莱尔、魏尔兰等人的诗歌谱成,具有印象派的特征。 艺术歌曲在俄罗斯称为POMAHC、格林卡是此种体裁的第一个经典作曲家。随后的代表人物有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俄罗斯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注重心理刻划。其中,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歌曲富有强烈的民族性和艺术独创性,与俄罗斯的声调丝丝入扣。 中国作曲家也写有大量艺术歌曲,赵之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思乡》、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等都是优秀的艺术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