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时,民间情歌当代研究史亦迎来了发展期的第二个十年,经过十年的发展,民间情歌研究在前十年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为总结经验,审视得失,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一、总结了前十年民间情歌研究情况检索民间情歌研究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世纪中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间情歌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自1979年始,才有人开始涉足,并很快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为总结经验教训,利于研究.有人从六个方面对(1979—1989)十年间民间情歌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评述,认为十年问民间情歌研究的成绩具体表现在:(1)突破了“左”的框框,确定了民间情歌的研究地位;(2)评介、研究了多民族的民间情歌;(3)对区域性的民间情歌进行了评介; (4)对民族民间情歌进行了比较研究;(5)探讨了民间情歌的一些基本理论;(6)对古代民间情歌进行了爬梳研究。①虽然作者囿于材料,有某些疏漏,但对十年间民间情歌研究情况的总结基本上是准确的。 二、评介、研究了民族、区域间的民间情歌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多个民族和腔相处,不仅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就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也因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这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城的文化特点,赋予了民间情歌不同的文化色彩。1979年至1989年有些研究者虽然评介、研究了一些民族、地域的民间情歌,但是有些民族、地域的民间情歌却没有涉及。因此,这十年中依然有人承袭前十年的做法,继续评介、研究民族、地域民间情歌。 (1)以民族为题而评介民族民间情歌。一个民族标识着一种文化,因之,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标识,而产生、流传于各民族的民间情歌理所当然地裁负着各种文化标识的因于。为了正确地认识这些文化标识的因子,了解民族心理,有人以民族为依据,对民族民间情歌进行了评介。这种评介多是鸟瞰式的,研究不够深人、透彻.行文方式大同小异,虽也有从内容或艺术特色着手为文的,但从内容和艺术特点两方面进行概述则是其行文的重点和行文的主要方式,下面依《我国少数民族简表》的排列法,对十年中这类有关文章逐一进行概述。如有人认为满族民间情歌不仅渊源古老,而且随着满人的征战,流传亦甚广。其内容上反映了满族青年男女“从相识到求爱,从相恋到相思以及对封建婚姻的反抗”等方方面面的爱情生活。其艺术特点一是以物传信、内在含蓄;一是“满汉语连用”、形象生动。有人认为哈萨克族民间情歌从内容上看既“歌颂了生活的真善美,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抨击、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并反映了因逐水草而以游牧为主调的悲欢离情。从艺术上看,它既有“丰富多彩的对唱形式”,也有规律性极强的明快节奏,更多以“白天鹅”和“月亮”为描绘意象(以“白天鹅”比喻姑娘主要源于哈萨克人以“白天鹅”为氏族母亲信仰,以“月亮”比喻姑娘源于远古时期的月亮崇拜)。有人认为鄂伦春族是一个在50年代初尚处于原始社会晚期,以地缘组成的游牧公社为基本的社会组织,私有观念淡薄的狩猎民族,因之,鄂伦春族民间情歌“体现了这个勤劳的民族在漫长的氏族社会里所具有的道德与伦理观念”,反映了“质朴、健康、真挚的情感”。在内容上既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满婚姻的热望,亦反映了对相爱人的思念、对旧势力的愤怒及反抗。在艺术上具有“朴野之美”,多以花草、树木、鹿马、牛羊、喜鹊、乌鸦、天鹅为喻。有人认为京族民间情歌从内容上说反映了纯朴、健康的爱情观和审美观、离别相思之情及真诚严肃、坚贞不渝的爱情态度,在艺术上其广泛借用白话口语、运用谐音双关和借物传情、或一语多意、话中有话,或明张暗李、虚实相映、比兴的表现手法,其“比”是通过利用根本上不同的此物和彼物在某一点上的相似来进行比喻或比拟、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曲折地补充他们就是直说出来也不足以表达的感情,其“兴”多从“实体”着眼,将其与“所咏之词”融通在一起,强调“兴”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兴”有一句的,也有两句或三句的,大量运用通感,其通感常与比兴、夸张等表现手法联系在一起等。有人认为鄂西土家族情歌从内容上看它表现了育年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纯洁健康的恋爱观点和质朴的审美情操、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以及同封建统治者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精神。从艺术特点上看它具有容量大、表现力强(因“有了第五句,不仅使整首情歌容量增大,而且往往又是全诗的‘诗眼’,或翻出新意。或深化主题”)及艺术构思的巧妙(a.借用自己所熟悉而又权寻常的事物来进行联想构思,并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和主观思想联系起来,或阐发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构成完善的能传达出作者各种复杂感情的艺术形象,或创造优美的意境。b.巧妙地运用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段进行构思,使情感表达得具体、通俗、形象。c.咏唱同一事理,表达同一感情,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和曲面表现出来。运用多种比喻一一铺排博喻来突出描绘事物的各个方面。或集中描绘一个方面的特征)和“博采口语”入歌,普遍采用重复,语言活泼优美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