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不,是真事,每到入冬,维也纳和德国的一些音乐学院里的公共广告牌上,就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想在假期去中国旅游吗?来参加我们的乐团吧!”于是在不久以后的新年期间,一支支名字中间有“维也纳”、“奥地利”、“施特劳斯”、“节日”等字眼的交响乐团纷纷来到中国,奏起喜气洋洋的《拉德 斯基进行曲》……
那时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新年的时候听一场音乐会,是件挺时髦挺有品位的事,就算用来送礼也特有面子,于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新年音乐会市场逐渐兴起,需求旺盛。国内的乐团演不过来,国外的名团新年大多放假,于是海外水军蜂拥而至。到了年底打着新年音乐会名头的演出就有好几十场。
但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年底,几乎不见“水军”的影子,上网一查,哪是没有啊,都跑外地去了。想必是最近几年北京“严打”有了成效,演出审批部门卡得严,观众也有了戒备心理,“水军”被迫转移。
“假团”在北京的减少说明普通观众的鉴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未必。今年连续看了几场不同乐团的新年音乐会,能够调动情绪引起共鸣的永远都是《红旗颂》、《拉德斯基进行曲》和各种圆舞曲各种波尔卡。伊万?费舍尔率领的匈牙利布达佩斯节日乐团算是今年新年档期最大牌的指挥家和乐团,为了不随波逐流,伊万?费舍尔选择了自己最近比较着迷的舒伯特的《魔竖琴》,还有很见功力的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但是这些曲目显然更适合音乐厅,人民大会堂扩音设备无法表现音乐细腻之处,又面对看热闹多于听音乐的观众,现场气氛一度比较沉闷,不过一旦熟悉的乐曲响起,观众就立刻来了精神,还跟着哼唱拍巴掌。
这也许才是古典音乐的真实现状。“假团”能存在就一定有市场,他们投其所好,专门演奏观众熟悉的、爱听的、听着身心舒畅的曲子,这有什么错吗?在这里需 要说明一下“假团”的含义,“假”是指一些乐团没有固定名称,没有注册,没有正规的编制和常年的音乐季,是临时拼凑的乐团,还有一些在册的三流乐团被演出商改名换姓宣传成一流名团。有些时候“假”在于包装,而非真是不堪入耳的烂团。“散装团”其实也是个中性词,是指因为某个项目和演出临时组成乐团,世界上有几个著名的“散装”名团,如阿巴多率领的琉森节日管弦乐团、瓦格纳歌剧节上的拜罗伊特节日乐团、郑明勋担任音乐总监的亚洲爱乐乐团等,据说还曾有一个伦敦国家爱乐乐团,是由伦敦各个乐团中优秀的音乐家组成,在唱片界大名鼎鼎,但他们只在录唱片时聚在一起,从不举办音乐会。
和一位乐评人聊天,前不久他被邀请到张家港保利大剧院做了一场讲座,那里将在新年期间上演莱比锡爱乐乐团和美国纽约节日乐团两场音乐会,这两个团虽不属于假团,但也不是特别有名,但是让这位乐评人很感动的是,来听讲座的人坐了将近半个剧场,有观众亲口说希望这种演出经常来。所以,不要盲目瞧不起那些不知名的乐团,也不要把“假团”、“散装团”、“旅游团”一棒子打死,在很多乐迷和专业人士眼中,一定有无数的标准认定他们中的一些水准很差,但是不能否认还有一些相对质量较好的乐团,的确加入到了普及推广古典音乐的洪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