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歌谱收藏站 >> 音乐资料 >> 音乐名曲 >> 正文
 
《洪湖水,浪打浪》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2012-10-7   浏览次数:

 

《洪湖赤卫队》编剧朱本和。

           

瞿家湾老街上的影视厅,常年播映电影《洪湖赤卫队》。

           

展厅展示的小船“水上飞”。

  如果没有1950年夏天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那次慰问演出,朱本和也许仍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提琴手。因为在洪湖演出的经历,他收集素材创作了九场歌剧《洪湖赤卫军》,在此基础上,剧本历经修改,以《洪湖赤卫队》的名字被搬上舞台、银幕。集体作词、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的那首《洪湖水,浪打浪》随之传唱大江南北。

  歌词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儿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啊

  四处野鸭和菱藕

  秋收满帆稻谷香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啊啊

  洪湖水呀长呀嘛长又长啊

  太阳一出闪呀嘛闪金光啊

  共产党的恩情

  比那东海深

  渔民的光景

  一年更比一年强啊

  作者

  词:集体创作

  曲:张敬安 欧阳谦叔

  创作时间

  1958年

  创作地点

  武汉

  背景
  一段顺口溜牵出《洪湖水》

  1950年,湖北省文联文工团小提琴手朱本和随中央南方老苏区慰问团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慰问演出,收集了诸多革命故事素材。

  洪湖当地流传的歌谣,成为他日后创作《洪湖水,浪打浪》歌词灵感来源。由于第一版手稿遗失,《洪湖水,浪打浪》歌词的变迁如今已经不可考证。

  不过,朱本和清晰地记得,1950年他在洪湖慰问时听到当地流传一首歌谣,“洪湖水呀红又红,洪湖渔船大不同。船头站的赤卫队,船后坐的是贺龙。”确切地说,这首歌谣没曲子,是个顺口溜,就是这首顺口溜成为朱本和创作《洪湖水,浪打浪》歌词灵感来源。“写歌词时,脑子里想起听到的这首歌谣,以洪湖水来抒发当地人民的感情。” 

  王亚楠

  这里唱出《洪湖水,浪打浪》

  武汉

  60年前艰苦的慰问演出中,朱本和搜集素材创作了歌剧《洪湖赤卫军》,经多次集体修改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也随之唱遍全国

  《洪湖赤卫队》是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的经典歌剧,剧中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两位作曲张敬安、欧阳谦叔均已去世,朱本和是《洪湖赤卫队》的编剧之一,这部享誉全国的歌剧正是根据他编写的《洪湖赤卫军》修改而来。

  1950年,湖北省文联文工团随中央南方老苏区慰问团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慰问演出。年仅21岁的朱本和作为文工团的小提琴手,也在慰问演出的队伍中。慰问团冒着摄氏三十七八度的酷暑,围绕着洪湖周边的沔阳、潜江、天门、新堤等地徒步行军。“有水就坐船,没船的时候就行军。每天背着背包走五六十里路,最远的一天行军110里!”

  苦虽苦,说起当年慰问经历,朱本和仍很激动。“从来没见过那么多老红军,听到过那么多革命故事。”洪湖流传甚广的是贺闯智夺枪械的故事。贺闯是洪湖当地“红五子”之一,以足智多谋著称。有次,他买了很多条鱼放到保安团旁边的小河沟里,趁着保安团训练的时候,他和赤卫队队员故意将鱼丢进保安团的院子里,保安团见状,脱了衣服裤子上阵抢鱼,贺闯趁机将保安团的枪械顺走。贺闯后来成为朱本和创作歌剧《洪湖赤卫军》中刘闯的原型。

  1951年,朱本和整理了搜集素材,创作了九场歌剧《洪湖赤卫军》。《洪湖水,浪打浪》第一次出现是第三场韩英划着船从芦苇荡中出场。在第一稿中,只有歌词没有曲谱。二稿修改时,张敬安加入,为歌剧谱曲。洪湖地区位于洞庭湖的北面,经常发洪水,《洪湖水,浪打浪》一段的音乐就是取自于襄河民谣《襄河谣》,张敬安、欧阳谦叔收集到这段素材后,在谱写歌曲唱段时,把它运用到歌剧中。全曲一扫《襄河谣》中哀婉悲凉气氛,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的曲调,抒发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感情。

  张敬安、欧阳谦叔、杨会召、梅少山参与三稿修改,剧本最终成为六场歌剧。时任湖北实验歌剧团党支部书记的李锦炎认为,“军的牌子太大了”,建议将名字改一改,就这样,歌剧改名为《洪湖赤卫队》,那首脍炙人口的《洪湖水,浪打浪》历经多次集体修改,歌词就此定格。1961年,由同名舞台歌剧改编的电影《洪湖赤卫队》搬上银幕后,《洪湖水,浪打浪》唱遍了全中国。

  歌词源自当地流传歌谣

  洪湖

  《洪湖水,浪打浪》几年后又唱到家门口,县文工团为演出天天看省歌剧舞剧院排练记歌词,为拿曲谱,几人还冒险做了回“小偷”

  朱本和的说法也在洪湖县文工团的几位老演员那得到了印证。80岁的张初文是洪湖县文工团的演员,1954年,县文工团创作的歌曲《洪湖渔歌》从洪湖、荆州一路唱到了中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贺龙、董必武等人接见,张初文作为主唱,还登上了《人民画报》封面。

  过去在洪湖,遇到汛期,全家老小带着渔鼓出去讨饭,讨饭时唱的歌被称为渔歌。县文工团创作的《洪湖渔歌》曲调以当地渔歌为蓝本,曲调和《洪湖水,浪打浪》截然不同,而其歌词和朱本和记忆中的那段顺口溜惊人地一致。除了“洪湖水呀红又红”这一小节,《洪湖渔歌》中另有六小节,共七小节。“歌词是在本《洪湖革命诗歌选》上找的,文工团的人又做了修改。”据张初文、吴自显、董希华等几位洪湖县文工团的老演员回忆,《洪湖革命诗歌选》上选登的都是当时流传甚广的歌谣,多年来口口相传,原始作者是谁已经无人知晓。

  以当地歌谣为蓝本,洪湖县文工团将其唱到了北京。张初文当时不曾想到的是,以这首歌谣为歌词创作灵感的《洪湖水,浪打浪》几年后唱到了家门口,为了拿到曲谱自己还做了回“小偷”。

  《洪湖赤卫队》歌剧第一次公演在洪湖县委礼堂。洪湖县文工团想排练,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不给本子。县文工团的领导下了命令,洪湖一定要把这部戏排出来。县文工团的几位演员被分配了角色,张初文当时被分配演彭霸天,“我们天天去礼堂看他们排练,每个人记自己角色的台词。”

  听了几天,台词记住大半。由于是歌剧,穿插了大量音乐,歌曲一时难以记住,这叫几个演员犯了难。张初文发现,中午排练休息的时候,伴奏的曲谱放在礼堂没人收。他和几个演员瞅准了时机,把曲谱偷了出来,将其拆开,每人分段抄下来,拼接好后再放回原处。谱子是五线谱,县文工团中唯一一个识谱的吴自显翻译成简谱,大家分头传唱。就这样,排练了一个月,县文工团排演的“山寨版”《洪湖赤卫队》接连在洪湖、监利等县上演了90多场。

  瞿家湾

  彭家墩是虚构的 瞿家湾是外景地之一

  究竟洪湖赤卫队战斗的范围里有没有歌剧、电影里提到的“彭家墩”这个地方?朱本和说,彭家墩是个虚构的地名,而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首府所在地,瞿家湾却见证了烽火考验。瞿家湾河道纵横交错,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使洪湖游击队便于利用河湖港汊和芦苇丛生的有利地形进行游击战。瞿家湾还是电影《洪湖赤卫队》拍摄的外景地之一。

  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遗址,瞿家湾老街如今保留下来对外开放。宽不到5米,长400余米的石板街两旁,是兴建于清末民初的木质结构民房,白墙灰瓦,高垛翘梁。“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等39处革命旧址分布在老街两侧。

  老街入口的影视厅不间断地播出电影《洪湖赤卫队》,武器展厅展示了赤卫队员当年使用的梭标、飞刀、大刀、自制手枪等文物。展厅的一角陈列着一艘名为“水上飞”的小船,在洪湖水上游击战争中,“水上飞”曾发挥巨大作用,敌人的机动船也常常被它搅得人仰船翻。

  (本报特派记者 王亚楠)

相关链接: 洪湖水,浪打浪歌谱  洪湖水,浪打浪歌词  洪湖水,浪打浪音乐试听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栏 目 导 航
     音乐常识  乐器大全
     音乐名家  音乐名曲
     吉他教程  器乐教程
     声乐教程  软件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