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歌谱收藏站 >> 音乐资料 >> 音乐常识 >> 正文
 
莱西鼓吹乐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2012-4-12   浏览次数:

 

    莱西鼓吹乐,是用于民间喜庆佳宴、祭祀奠礼、迎送礼宾和婚嫁丧葬场合的一种音乐体裁。二十世纪后,多用于丧葬(“丧主”用音乐来制造、烘托、渲染和增加其悲哀气氛,以示对亡者之怀念和孝敬)场合,入选青岛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位于胶东腹地的莱西,地肥水美历史悠久,早在55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居住。历经夏、商、周、秦、汉至唐、宋、元、明、清等历代之沿革,先人们以聪明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留下了至今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莱西鼓吹乐,便是其中一朵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奇葩。

    莱西鼓吹乐班之组成,一般为8人一班(莱西俗称一“帮”)。有时根据顾主或班中之人手,也可6人或10人。其乐班艺人之组成特点:一是“家族班”,二是“组合班”。“家族班”是以本家、本姓的男性艺人组成。一般是师承其祖,口传心授。“组合班”是以本村男性旁系或邻村、邻县之艺人组成,也有从“ 道家”转入者。

  旧时,鼓吹乐艺人多为贫民,不受人尊重。曾有这样的俗语“王八戏子鳖吹手”。社会把他们视为“下九流”。他们受顾于人,平时演练。也有的鼓吹乐艺人在无顾主时,种田务农。莱西鼓吹乐班,多属后者——从艺务农兼而得之。

  清末民初,是莱西鼓吹乐历史上之繁荣和发展时期。其技艺最精、传播最广、影响最大。仅“刘家鼓吹乐班”所授徒弟,就有来自各地的30多人 。“其中有上泊村的李仁书;朱岚村的程世亭;礼格庄村的崔同才、崔伟光;黑岚埠村的马良华等人。远路而来的有掖县的崔永成;昌邑县的战得俊、战保才、曲月光;平度县的卢显仪等十余人”。这其中,“刘家鼓吹乐班”水平最高的是刘凤祥。其管乐,技艺超群、闻名遐迩。当时流传着“南有刘凤祥,北有王树春”之说。1949年刘凤祥曾先后去过烟台、青岛、济南等大城市卖过艺。再如店埠乡庄子村葛学歧(1907——1944年)14岁从师,17岁成艺,20岁胜师。能吹奏各种管乐器和曲调。方圆百里婚、丧之事,无人不请,无人不赞。又如:活跃在莱西及周边地区的马连庄乡田家村“田宝年鼓吹乐班”、日庄乡日庄村“王丙才鼓吹乐班”、马连庄乡崔格庄村“李春欣鼓吹乐班”等。清末民初,是莱西鼓吹乐之发展兴旺时期。

  莱西鼓吹乐,在二十世纪中期,曾被屡次封禁,随着社会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莱西鼓吹乐呈蓬勃之势。富起来的人们,尤其企业主、个体老板、有钱的人家,他们也用来为企业开张、周年志庆、为长辈庆寿、庆功及喜事祝贺等。

  从其乐器种类看,它不仅保留了几千年来的古代乐器,又增加了许多西洋管弦乐如:小号、长号、萨克斯、提琴等。为提高演奏效果,增进了功放机、音箱等扩音设备。过去鼓吹乐班全是男性,而今天许多女性也加入其列。过去的成员系“家族班”、“组合班”,现在亦有从安徽、河南等省请进来的器乐高手......

  莱西鼓吹乐,是一支盛开在民间艺术之壤上的奇葩,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种艺术形式,已有鼓吹乐艺人刘凤松先生传入台湾,并在台湾创立了“鲁声国乐社”。先后去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1952年刘凤祥演奏的管子曲《二番》、《小阳春》、《莱州一支花》等曲目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播出;2000年由青岛艺术研究所编选的《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青岛分卷》选载莱西鼓吹乐曲《斗金星》、《大悲调》、《小开门》、《桃李迎春》、《三板二番》、《吉腔》等16首。

    莱西鼓吹乐之演出形式,分为“座棚演奏”和“行走演奏”。这种形式与明朝洪武初年,山西洪洞“金鼓乐人”(俗称“吹手”)其演出形式一脉相传。

  (一)座棚演奏。是喜主或丧主为鼓吹乐艺人们用苇席或其它物件所搭起的棚子。建在大门口的左侧或中堂门前。棚内放置方桌和条凳,供艺人们就坐和放置乐器。棚内 是艺人们作乐演奏的主要 场所,也是艺人们饮酒吃饭的所在。民间人云:“喇叭一响,酒菜跟上”。“吹一会、吃一回”是莱西鼓吹乐艺人祖辈传下来的特有饮食方式。

  (二)行走演奏。是莱西鼓吹乐艺人们身背各自乐器,边走边演奏的一种形式。主要是管乐 和打击乐在喜事 之抬轿行走及丧“报庙”、“迎旌”、“接帐子”、“送殡”、“谢孝”等行走时的演奏。

  在“座棚演奏”和“行走演奏”之形式中,最为重要的是“行三献礼”和“行走演奏”之“报大庙”。艺人们将拿出看家本领、拿手好活,以展才艺。尤其遇到 “打对棚”(两班艺人对着吹,“报庙”时前一 班后一 班,“座棚”时左一桌右一桌)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不相让。

  在“报大庙”(这是一个重要场合)中,唢呐为渲染悲情、展示技艺,往往以“联曲”形式 由慢至快的演奏,其:散起《青阳》——慢板《青阳》——中板《桃李迎春》——快板《桃李迎春》——《流板》结束。再如管子之演奏:散起《青阳》—慢板《青阳》——中板《老僧扫殿》、《苏武牧羊》——快板《桃李迎春》——《流板》结束。

  在“行三献礼”中(行三献礼,其意思是丧主为亡灵行礼,并由“礼宾先生”或“孝子”念“祭文”)音乐悲切,如泣如诉。第一献礼用管子(A调)主奏:散起《青阳》——慢板《青阳》——《老僧扫殿》——《白云》结束,约为一个小时。第二献礼用唢呐主奏:《一枝花》——《苏武牧羊》——《青阳》——《桃李迎春》——《流板》结束,约为一个小时。第三献礼用管子(G调)主奏:《青阳》——《祭马》—— 《小乔哭周瑜》——《桃李迎春》——《流板》结束,约为一个小时。主奏艺人在演奏时,“踏于方砖,立正演奏”,以示对亡灵及丧主的敬重。

  在遇到打“对棚”的情况下,两班艺人为争取观众和“赏钱”,有时也会拿出“魔术”、“杂耍”、用鼻子吹笛子、吹盘子以及“翻跟头”吹大号等招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栏 目 导 航
     音乐常识  乐器大全
     音乐名家  音乐名曲
     吉他教程  器乐教程
     声乐教程  软件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