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歌谱收藏站 >> 音乐资料 >> 音乐名家 >> 正文
 
郎毓秀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2012-4-13   浏览次数:

    郎毓秀原籍杭州,1918年11月4日出生在上海闸北。由于父母婚姻的破裂,郎毓秀的童年生活是在只有慈父没有母爱的岁月中度过。她虽失去了母爱,但郎毓秀是幸运的,她在父亲的呵护下,得到了那个时代常人难以企及的音乐熏陶。她的童年是在金色的音乐王国中度过的。

  郎毓秀的祖籍在浙江兰溪。祖父郎锦堂酷爱中国戏曲和绘画艺术,且有一副好嗓子,是擅唱京剧须生的票友,郎毓秀的父亲是享誉全球的“亚洲影艺之父”郎静山。

  郎静山是一个音乐迷。他喜爱西洋音乐,收集了大量的世界著名音乐大家的唱片,以及器乐曲等唱片,那时他家备有手摇留声机,父亲每天晚上总要上紧留声机的“发条”,放上几张唱片,不论是器乐的还是声乐的,他都爱听。小毓秀靠在留声机旁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与音乐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开始模仿着唱片哼唱起来,反反复复地跟着唱,后来她就更认真地模仿,揣摩着他们的发音方法。唱片多数是西洋音乐,如《小夜曲》《圣母颂》等作品,这些唱片有英语的、意大利语的,也有日语唱的民歌,八九岁的小毓秀虽然不懂外语,但凭着她的痴迷与执著,终于把这些曲调都记熟了,也因此磨损了唱片。从唱片的磨损中换来了女儿的收获,给了郎静山莫大的欣慰。

  郎毓秀还有难得的机会,学会了不少民歌。这就是,10岁的哥哥上学后,家里有一位来自苏北农村的老保姆陪伴着她。老妈妈心地善良,性格开朗,她经常一边干活,一边口里哼着小调,特别在烧饭时,总喜欢把小毓秀抱在膝头,一边往灶膛里添谷草,一边给她哼小曲。老妈妈苏南的、苏北的歌都会唱,高兴时还一句一句教她唱。老保姆的歌使郎毓秀觉得与以前听到的那些歌曲截然不同,民歌的如诉如泣,会叫小毓秀感动得眼眶里盈出泪水。这些哀怨的江苏民歌,都在郎毓秀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0世纪30年代大上海的西洋音乐,为郎毓秀今后进音乐学院学习、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深造,铺就了一条大道。童年苏北老保姆传授给她的民歌,使她在学习西洋音乐同时,深深扎下了民族音乐的根。

  郎毓秀在12岁的那年,进了一所美国人主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她开始选修钢琴。钢琴的选修课也叫她全神贯注,父亲发现女儿对钢琴的痴迷,就下决心为她购买了一台进口的钢琴。

  此外,父亲还经常带她去听音乐会,带她去看外国音乐片,如当时流行的珍妮·麦克唐娜主演的《璇宫艳史》、《风流寡妇》等。

  1934年,郎毓秀的父亲把她送入当时国内仅有的一所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声乐,师从俄籍苏石林教授。从此郎毓秀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

  郎毓秀进校第2年,正遇上贺绿汀写的一首四重唱《湖堤春晓》,选上郎毓秀担任女高音。百代公司很赞美她的演唱,当即请她录制三十多张唱片,如《大军进行曲》、《杯酒高歌》、《鸾凤和鸣》等外国歌曲;中国歌曲如《乡愁》、《满园春色》、《早行乐》、《飘零的落花》、《天伦》等,都是黄自、刘雪庵、贺绿汀等大家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传遍了东南亚。从此,郎毓秀活跃于歌坛。

  1936年冼星海到上海,很欣赏郎毓秀,劝她出国深造,郎老为此花了不少心血。郎毓秀深知父亲为她筹措学费,来之不易,也下定决心,刻苦学习,一定要为祖国争光。1937年郎毓秀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主修声乐。她刻苦努力,在第二学期时,成绩出现飞跃,在全校38名的乐理、视唱练耳基础课结业考试中,为全班唯一满分学生,发榜时,她的名声惊动了全校七八十位师生,友好地为她欢呼“中国万岁!”

  1941年郎毓秀以优异成绩业毕业回国,在上海、天津、北平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1944年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1946年郎毓秀赴美国进俄亥俄州辛辛纳提师范学院及音乐学院修声乐,作曲。1948年她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回国后,郎毓秀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主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1959年改称四川音乐学院)任声乐教授教授。

  1953年郎毓秀参加第三次赴朝慰问团,在前线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演唱长达四个月之久。1954年她同小提琴家张季时和钢琴伴奏石中强赴西南三省演出。她在深入生活中,逐渐改变了以西洋唱法为主的风格,先后学习民间的京韵大鼓、四川清音、京剧、评弹、粤剧的一些唱法。

  郎毓秀于1956年参加中央对外文委组织9人文化代表团出访欧洲国家瑞士、意、法三国。并于罗马、伯尔尼、 日内瓦、巴黎、里昂举办独唱音乐会七次。

  1957年郎毓秀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直至1994年退休。

  80年代末,郎毓秀应邀赴美出任纽约罗莎?庞赛尔国际声乐的比赛评委。

  1981年冬,63岁的郎毓秀开始了她的“告别舞台音乐会”,走遍七大城市(昆明、重庆、成都、北京、天津、上海、武汉)举行十七场。1981年郎毓秀举行告别舞台独唱音乐会,她走遍了七大城市(昆明、重庆、成都、北京、天津、上海、武汉)举行十七场音乐会。1985年应文化部邀请赴德、法两国考察。1987与1988年连续两年于纽约担任国际声乐评委。

  1993年6月美国休士顿《国际日报》载出了中国著名女声乐家郎毓秀76岁高龄登台演唱60年前唱红的《天伦歌》,演出时由其子萧楫指挥,其女萧桐钢琴伴奏,还有她的学生赶来同台演唱,在休士顿乐坛上创下了一台母女儿子、师生同台演唱的纪录。为祖国争得荣誉。2001年5月郎毓秀获中国文联及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郎毓秀曾被选为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及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理事,音协四川分会副主席。

  郎毓秀擅长演唱西洋歌剧和艺术歌曲。对中国民族传统唱法有深入研究。她演唱的代表曲目有《玫瑰三愿》、《绣荷包》、《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外国歌曲《春之声》、《阿里路亚》等。

  郎毓秀的教学中善于因材施教,注重音色、行腔吐字、语法语气的训练 培养了一大批声乐人才。

  郎毓秀还撰写与翻译了:《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伊丽莎白·舒曼的教学》、《西洋艺术歌曲二十首》、《歌唱学习手册》、 《美声学派的原理和实践》等。

  郎毓秀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与周小燕、喻宜萱、黄友葵被声乐界誉为“中国四大女高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栏 目 导 航
     音乐常识  乐器大全
     音乐名家  音乐名曲
     吉他教程  器乐教程
     声乐教程  软件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