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歌谱收藏站 >> 音乐资料 >> 乐器大全 >> 西洋乐器 >> 正文
 
班卓琴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2014-8-12   浏览次数:

 

简介

  在美国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哦,苏姗娜》,其中是这样唱的“哦,苏姗娜/别为我哭泣/我已从亚拉巴马赶来/膝上放着班卓琴”,班卓琴(Banjo)上部的形状像吉他,下部的形状像铃鼓,有四根弦或者五根弦,用手指或拨子弹奏。历史相传,班卓琴起源于西非,在17 世纪奴隶买卖盛行的时代,黑奴把它引进新大陆。后来,班卓琴从南方的种植园渐渐传至美国北方各州,在拓殖者中流行起来。


19 世纪,班卓琴流传至英国,但是在欧洲大陆一直都不怎么流行。19 世纪中期,有位名叫乔尔·沃克·斯威尼的白人班卓琴师,他携琴在英、美各地作巡回演出,使这一乐器得以在城市白人居民中普及。此外,尚有从事“黑脸人歌舞表演”的作曲家兼乐师丹尼尔·埃米特等把班卓琴引入城市的音乐生活中。
  但那时这种乐器依然由黑奴演奏居多,直至1870 年以后班卓琴才开始大量出现于城市居民的客厅中,人们喜欢用此琴演奏当时流行的音乐,这种乐曲渐渐发展成古典班卓乐曲。大约在1890 至1930 年间,各地纷纷成立班卓琴、曼多林和吉他俱乐部,组织起有上述乐器的乐队,这一风尚盛行了许多年,出现了由上述乐器演奏的许多进行曲、雷格乐曲和根据流行音乐改编的乐曲。

外形特征

班卓琴(Banjo)上部形似吉他,下部形似铃鼓,有四弦或五弦,用手指或拨子弹奏。相传班卓琴源起于西非,到17世纪奴买卖盛行时代,由黑奴把它引进新大陆,后来由南方的种植园渐渐传至美国北方各州,在拓殖者中流行起来。在19世纪班卓琴流传至英国,但是在欧洲大陆一直都并不流行。在英国一如在美国,班卓琴多用于音桨厅演出和滑稽砍舞表,演后来用于新兴的「爵士乐队」。
  最早的班卓琴,制造简单。圆形琴身用几块葫芦果壳并成,蒙上羊皮纸或兽皮。长长的琴颈上没有档子或指格,颈端较为宽阔,以容琴轸。四根弦线系于琴身下端。
  从较早时期起,班卓琴上附加了一根「拇指弦」,称为高音弦,用来弹奏旋律,其余四根弦则用来提供简单的伴奏。
  现代的班卓琴虽然比早期的精巧,可是依然保持其简单的造型。形似铃鼓的琴身,背后通常空的,不过有些则附加上可拆下来的木制共鸣器。现今多用塑料覆盖琴身的木箍。
  目前班卓琴跟吉他族其他乐器一样都有指格。五根弦线不是尼龙就是金属制成。金属弦线的班卓琴用拨子演奏,称为「拨子班卓琴」,不过用手指拨奏的班卓琴一直较为流行。

发声原理

  班卓琴是吉他族乐器成员之一。它跟吉他族其他乐器一样是用拨奏发声的,但是其音量不大。琴卓琴具有独特的音,产自琴身外膜的柔韧特性。绷紧的琴弦发出干脆明快的声音,可是音量比较小。在琴身背后加上木制共鸣器,可以把声音向外扩散,大大改善其音质,以及增强其声音的回响。

历史发展

最初由非洲传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这种四弦或五弦的乐器先是在游吟诗人和各种各样的演出中传开,后来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成为山地音乐(hillbilly)中的主要乐器,起先,乡村老大剧院之星象Uncle Dave Macon、Stringbean Akeman和Grandpa Jones也演奏这种乐器,但直到四十年代,在Bill Monroe兰草男孩乐队中的EarlScruggs通过"三指揉"(three-fingerroll)的技法才是班卓琴成为一样主要的乐器。今天班卓琴演奏的仅仅有Bela Fleck以及同样把班卓琴带出乡村音乐边界的Tony Trischka。
  大量研究表明,班卓琴最初是由非洲黑人的民族弹拨乐器banzas、banjars、banias、bangoes发展而来。当大量黑奴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后,欧洲殖民主义者为了瓦解种植园中黑奴大规模的反抗与暴动,曾一度禁止黑奴演奏非洲鼓(非洲鼓在当时是黑人集会与情感交流的主要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栏 目 导 航
     中国乐器  西洋乐器
     乐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