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又称竖笛、黑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通常用非洲黑檀木制造,由木料、塑胶(通常为ABS)或金属制成,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空心,管身是可装拆的喇叭口,管体成圆筒形,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在吹口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
单簧管是从夏卢摩笛(法语:Chalumeau,一种古代的单簧低音乐器)发展而来的,形成于17世纪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国的长笛制造家丹纳(Johann Denner,1655年—1707年)所发明的。最早为人所知的单簧管音乐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罗杰(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内(1716年再版,尚有藏书)。从大约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乐队采用。现代单簧管则是在1800—1850年发展而成的。
常见的单簧管为降B调(Bb)和A调,但实际上,单簧管家族有约十种不同音高和调性的管(由最低音始):
- Octocontrabass (BBBb调)
- Octocontralto (EEEb调)
- Contrabass特低音 (BBb调)
- Contralto (EEb调)
- Bass 低音 (BBb/AA调)
- Alto 中音 (Eb调)
- Basset Horn 巴塞管 (F/G调)
- Soprano 高音 (A/Bb调)
- Sopranino 超高音 (Ab/Eb/D/C调)
单簧管被誉为是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它的音域十分宽广,差不多4个八度;各个音区都有独特的音色。低音区深沉,中音区浑厚,高音区明亮。适合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性格,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乐器特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单簧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通常用非洲黑木制造,由木料、硬橡胶或金属制成,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空心,管身是可装拆的喇叭口,管体成圆筒形,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在吹口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芦笛演变而来。
单簧管的演奏
单簧管气鸣乐器。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队等。属于木管乐器。中国俗称黑管,有17~23键的各种伯姆制单簧管。 (1)记谱与音域:单簧管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音域为e-e(4)。 (2)音色与音量:低音区,常被称作“表情音区”,其发音低沉、浓郁、有戏剧特色;高音区音色纯净、明亮、富丽而圆润;中音区的音色无明显个性,发音较柔弱,能与很多乐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区发音尖刺、狂野,带有呼啸声。除了极高音区不能弱奏外,单簧管其他各音区都能控制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变化;中音区也能达到ppp至mf的变化幅度。 (3)演奏技巧:单簧管也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除了在演奏断音方面不如长笛那样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则相当出色。它能轻松地演奏连、断音结合的各种光辉华丽的乐句, 这些方面可以与长笛相媲美。 单簧管奏断音,三种吐音法都能使用,而最容易的、也最常用的是单吐法,用单吐奏断音自然不能太快。在单簧管上的任何音区可轻松地演奏颤音和震音。
单簧管概况
单簧管在国内被人们习惯地成为“黑管”,而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则称其为“竖笛”,英语Clarinet译音为“克拉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