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歌谱收藏站 >> 音乐资料 >> 乐器大全 >> 中国乐器 >> 正文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2014-9-3   浏览次数:

  

又称“说因果”,曾称“农民书”,1956年定名“平湖钹子书”。据《松江县志》记载,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道光末年传入浙江平湖县,衍变为浙江独有的曲种。有说有唱,分“开篇”和“正书”两类。用平湖方言说唱,唱词通俗生动。曲调节奏明快,有长调、慢调、急调、哭调之分,具有简练、纯补的地方特色。传统曲目均为一人表演。“钹子”(行话称‘响子’)为民乐打击乐器中之小钹的单面及一根竹筷,演唱者自行击节伴奏。传统曲目有《田十景》、《八窍珠》等一百余本(篇)。现能唱传统长篇曲目的老艺人仅存一、两人,并年近古稀,民间职业艺人甚少。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平湖乡村里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那时没有电视,连收音机也不多见,在乡下业余生活更单调,除了几个人凑在一起打扑克,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可言。于是在小镇上的茶馆里,由民间艺人说唱的钹子书,大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民吃过中饭都要提一只竹篮子到镇上来,在茶馆里喝茶。一壶茶喝白,再沿街走一圈,捎带买些油盐酱醋回去,这叫“上镇”,也是一种生活习俗。每天中午,几家茶馆里总是顾客盈门,人头济济。说唱钹子书的艺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茶馆里泡一壶茶,占茶桌的一角,摆出他的一扇、一碟、一筷、一木四样道具,开唱他的钹子书。

    唱钹子书的艺人,在演唱时插进了

钹

一段逗人的笑话,引得听书的众人哄堂大笑。那天唱的书名叫“双枪陆文龙”,讲的是宋朝一个抗金名将的故事。那个说书艺人的说唱艺术吊住了胃口,此后每天必到,总要听完了下回才恋恋不舍地去学校上课。以至于影响了下午的功课,因常常迟到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在这几年里,我先后听了《三国演义》 、 《水浒传》 、《彭公案》、《小五义》等许多部钹子书,使我获得了不少古典文学方面的知识,并养成了看小说、故事的习惯,可谓受益匪浅。 记得说书艺人开头总是一边用一根竹筷敲一面破铜碟,一边拉着腔唱:“三王五帝开乾坤,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出了忠良将,代代为官出奸臣。”唱完这几句开场白后,拍一记惊堂木,就用说评书的腔调讲说故事,往往是接着上一天留下的悬念讲下去。说到精彩处,每每插进一段自编的笑话或野文,造成新的悬念,待听众们一个个张大嘴巴听得入迷时,又突然拍一记惊堂木刹住,俗称“卖关子”。说书人到这时就拿着他的破铜碟,走到一张一张桌子前来兜听书钱。

    每当听书的人往他的铜碟里丢下几分钱,说书艺人总是满脸堆笑地点头称谢。每唱一场书,说书艺人总要停下来兜两三回听书钱,

 钹

如果没钱给,说书艺人也不恼,因为只要来听他唱的书,就是给他捧场。茶馆落市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栏 目 导 航
     中国乐器  西洋乐器
     乐器常识